中鋼協號召鋼廠控制產量

本報記者 於萍受鋼材價格大幅下跌以及原材料成本依然較高的雙重擠壓,我國鋼鐵業今年的盈利情況每況愈下,供需失衡問題也越發突出。對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沒合同不生產、不給錢不發貨、低於成本不銷售”三項標準,號召鋼鐵企業控制產量。在鋼鐵業舉步維艱之際,曾被叫停的“以產頂進”政策也在鋼企不斷呼籲下有望重新回歸市場。控制產量穩市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同比下降95.81%;虧損面達到33.75%,銷售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6%,下降到0.13%。如果扣除投資收益,鋼鐵主業實際已經處於虧損狀態。產能過剩問題在低迷的行業背景下愈發突出。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共生產粗鋼3.57億噸,同比增長1.8%;會員企業粗鋼產量同比下降0.1%,同比減產31萬噸,74傢會員企業中有33傢企業產量同比下降。但非會員企業產量卻大幅增長瞭12.9%。也就是說,今年以來的新增粗鋼產量全部來自非會員的地方中小企業。“有的企業為南投縣車貸利率瞭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即使面對虧損,也不得不進行生產。”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會員企業已經開始減產,但非會員企業很難管理,因此產量很難控制住。“目前中鋼協主要以三條標準來號召全行業遵守,就是"沒有合同不生產、不給錢不發貨、低於成本不銷售"。”張長富表示,控制產量是穩定鋼材市場、降低原燃材料價格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必須堅持以效定銷,以銷定產,有效控制產量。他說,下半年一些利好政策將極有可能刺激鋼產量的回升,造成企業和社會庫雲林縣銀行小額借款存的增加,使上半年企業控產量方面取得的成績前功盡棄,對此,會員企業必須保持高度警覺。調節稅負求公平面對低迷的市場環境和激烈的競爭壓力,國內鋼企不斷呼籲稅制改革,享受公平稅負。中鋼協人士在7月31日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信息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國傢正在研究如何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稅負公平問題進行改革。這意味著,曾經實施的“以產頂進”政策有望重新回歸市場。早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國為瞭鼓勵鋼材進口,曾推出“以產頂進”政策。該政策對經過批準的鋼鐵企業以不含稅價格銷售加工出口專用鋼材實行全額退(或免抵)17%增值稅。我的鋼鐵網市場總監徐向春表示,“以產頂進”政策在1998年出臺,初衷是為瞭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限制鋼材出口。但是2005年鋼材價格快速上漲後,不僅取消瞭“以產頂進”,連出口退稅也進行瞭下調,而且至今並未回調。“目前我國進口的1500萬噸鋼材中,有一半屬於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產品,約為700-800萬噸。這部分產品在加工完成後還要出口,因此是免稅的。”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當前制度對國內鋼企並不公平,導致國內企業稅負更高。據中鋼協人士介紹,目前相關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如何實施“以產頂進”。“如果國內企業能夠頂替進口中包含的700-800萬噸來料加工產品的話,那麼這部分產品就應該享受同樣的稅負優惠。通常進入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的產品相對都是技術含量較高、質量服務供應等綜合評判較好的產品。”中鋼協人士坦言,這一優惠政策並不是專門針對國企或大鋼企,而是一視同仁的。“如果鋼廠向來料加工企業提供鋼材,視同來料加工企業從國外進口,就不需要繳納增值稅,這樣,國產鋼材和進口鋼材就可以在一個起跑線上瞭。”徐向春表示。中鋼協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折合凈出口粗鋼2140萬噸,同比增長25.6%,對於緩解國內市場壓力起瞭一定作用。但出口鋼材平均單價為每噸960美元,進口鋼材平均單價為每噸1326美元,出口鋼材結構有待優化。張長富指出,大量使用高價進口鐵礦石去出口低附加值鋼材,不是我國鋼鐵企業的發展方向,必須調整出口品種結構,開拓高附加值鋼材國際市場。 深度閱讀 中鋼協:鋼鐵全行業要做好長期“過冬”準備 鋼鐵主業上半年實際虧13億 中鋼協擬上報救市建議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8-01/144204858.html

個人信貸銀行的不藏私成功經驗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pnv0zn59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